从另一个角度说,在消费者需要吃饭的时候,拨打外卖电话并不是开始,思考“我要吃什么才是”。对很多人来说,使用淘点点或者饿了吗本身就是一个选择困难症的爆发点──最后很可能终结于放下手机,“算了,出门随便吃点什么”。
“一只鸡的传说,一道菜的餐厅。”
黄焖鸡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在这个国家的街道上,沙县的街头小吃不再是“街头霸王”,一家“炖鸡饭”餐厅进入屌丝的视线。
据说红烧鸡很受欢迎,因为它在中国几乎随处可见,但很难统计它的店铺数量。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,虽然只是一道菜,但是分了各种流派。
黄焖鸡身世之谜
黄焖鸡米饭的兴起发展源于中国济南。上世纪30年代,济南府鲁菜名店“吉玲园“名厨云集、佳肴迭出,各商富贾、达官显贵纷至沓来。吉玲园的招牌菜“百草黄焖鸡”深受美国时任公司山东省主席韩复榘的喜爱,韩复榘曾称赞:“此鸡匠心独运,是上品建筑之上,当为一绝。”
然而,经过20-30年的流行,随着酒店的变化,衰落,红烧鸡逐渐被世界遗忘。虽然鸡肉的名声在过去几十年里逐渐衰落,但它从未消失,并且在许多餐馆里以其他名字存在。
经过几十年的睡眠,街头经济正在崛起。因为制作简单,技术门槛低,又因为黄鸡本身是济南本地餐馆的名菜,很快济南街头就出现了很多黄鸡饭。因而,从济南到南京、杭州、郑州、北京……“杨铭宇”“泉聚阁”“美膳阁”“翰香原”“润仟祥”“韦亮记”“朱记”等种种品牌的黄焖鸡米饭开遍大江南北。
所谓流派,也就是加盟的品牌而已,有叫杨铭宇的,有叫吉香斋的,也有完全自成一体的,但所有招牌的共同点,都是一大块塑料牌子,上面用大字写着“黄焖鸡米饭”,品牌只是小小地挂在左上角──它给人一种错觉,就是一家叫“黄焖鸡米饭”的餐馆开得到处都是。
标签: